最近读了《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似乎想到了些什么,突然不冷静了,就想着写点东西,或许大家也有这种感觉,每每阅读一本书,不乏有自己的见解与其有所出入,那本是自然,独立思考固然不可否认,若是思想碰撞,擦出共鸣的火花,岂不更是锦上添花,然而心里总是矛盾的。
读名人的文章,内心五味杂陈,生活背景不及人家,学识水平更是望尘莫及。鄙人觉得读书应该是件放松愉悦之事,而现在每每读到别人的经历,别人的辉煌,竟多了几分不安与惶恐,瞬间对某些书籍的问世有了质疑,古人云:开卷有益,而若是这种益仅是表面性实则代表着某种商业性目的的话,也就丧失了读它的伟大意义吧,与其在此消磨时间,不如把时间浪费在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以增加生命的厚重。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如生活中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别人的生活再精彩终究不属于你,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仰望别人,而是正视自己,对自己准确的认知、定位,把握方向,来成就自己的未来,只有当你的才华足够撑的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咖啡的意义在于初入口的苦涩与之后回味的美好。章节式的文章布局,几乎每个都附上新鲜的标题,赤裸裸的诱惑,让人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初入情节,字里行间,平凡的故事中总能捕捉到亮点,继续前行,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让人不忍丢下。面对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然而这种在精神上能产生共鸣的也不乏没有,只是你我不知罢了,陌生的世界,遥远的你,是否也在感叹于类似文笔之妙,是否也在惋惜身边缺少一个能够同你拥有一样心境的人儿,而无处畅聊,没关系,文字的交流便足以抵达内心,你的心情总有一个人会懂。
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何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身心疲惫,衣服够穿就行,粮食够吃就好,偶尔给自己来点小惊喜,适当满足,我想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怕是凤毛麟角,也只有陶潜那辈人才可以诠释它的意义,若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总被一个“累”字牵绊着,那得多疑憾哪,活着就要瞎折腾,才不枉此生。可是时代不同了,人们在满足了各种基本需求之后,追求的是层次提升了,咖啡果汁代替了苦茶白开水,各种娱乐设施也应运而生,琳琅满目的珠宝手饰令人应接不暇,如此种种却也敌不过一颗凄冷的心,心若停止,还有什麽可谈。人人都明白,内心的充盈比外表光鲜更具有价值,却鲜有人跟随前行,是这个时代的失败?还是这一代人的浅薄?值得大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