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图书馆,都会遇上这样一件怪事。当我打卡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心里想着:嗯,这次可不能忘了,我要借余光中的散文。怀揣着这个想法,我一直在图书馆里逛荡,直到散文区。然后魔法般的历程就开始了,我站在一本名叫《余秋雨散文》的书前,心里反复念叨着:嗯!余光中,我找你找的好辛苦。终于被我给找到了吧。然后就一把拿下来,风尘仆仆地跑到门口潇洒地打卡、扫码,一气呵成,甚是潇洒,把自己感动的不行不行的。紧接着在回程中翻开此书开始漫长的心路历程,读着读着发现,唉!?不对啊,这不像余光中的行文风格啊!我难道又拿错书啦?我着急忙慌地翻回到书面,定睛一看,五个大字映入眼帘:《余秋雨散文》,我傻眼了,呆呆地愣在那里,细细回想着这样的事情好像也发生过。不禁感叹,岁月的时光苍老了记忆,变得这样易忘,这样昏脑,竟屡次把现代中国的两位大家昏头昏脑地记错混淆。没办法,既然借回来了,那就细细地品阅吧,毕竟《文化苦旅》还是曾给我带来过极大的震撼的。一个深感于深沉历史的作家,他的散文也应该带着历史的沧桑与雄浑吧。
我从头往后翻开这本散文,一篇又一篇地印证着我的猜想。我想,大概不会有错了,这是标准的历史散文,标准的秋雨风格,那样浑厚绵长,那样厚重沧桑。直到我在回家的车上翻到“举例李清照”这一篇,一口气读完,眼泪盈眶,心情甚是复杂。欣慰于女词人前几十年的幸福,却又伤感于她后半生的坎坷与不幸。尤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那年轻美丽的语文老师好像给我们看过这篇文章,当时坐在教室底下,看着老师的PPT一页一页地翻过,老师情感的肆意舒畅,老师对于女词人流离半生的哀叹。那时年少,并没有能与老师产生深刻的共鸣。当时的我,只是感叹于宋朝君臣的无能与颓丧,感喟这偌大江山的亡故为何要由一个瘦弱的女子承担,感伤那一句句的“江山南渡,故国北望,难再回”的悲凉与逝情。但现在的我,正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我再与这篇文章相遇时,竟热泪盈眶。想着这样一个弱女子亡先夫,离故地,再嫁又遇负心人。她顶着封建纲常礼教那威严不可触碰的焰火与那负心人决绝,向着那冥顽不化的制度发起冲击。在理学兴盛的年代,她就犹如新时代的女性,向陈腐的一切决绝。
王小波有一句话:“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我想这句话用在女词人身上最好不过了。想当年:贼军南侵,国家亡破,半壁江山尽失,唉将军难再回;兵临城下,亲夫逃跑,一池黎民罹难,叹乌江英雄泪。国破家亡,所珍爱的一切都离我而去,难道还要把那仅剩的尊严从我身上剥离吗?不!我不答应!来吧,我已抛离所有,仅剩尊严,如果你非得以伦理纲常来轰击我,那对不起,请你快点,若你不加紧时间,那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我将要以这悲愤的心情为旗帜,代表自尊的人民,向你宣战。
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向理学宣战的结果我们在现在都能想到。那纲常的烈焰太灼人,那礼教的制度太坚固,她失败了,她没能冲碎这千年的教条与桎梏。但是,她又胜利了,她最终与那负心汉相离,并且在那坚固的墙壁上碰撞出一丝裂纹。这就够了,她为后世无数的思想启蒙提供了强有力的开端,成为无数启蒙思想家心中那敢于刺破真理外围层层叠叠厚实的虚假的勇士。于是,中国的历史从此刻开始冲破纲常礼教,开始散发真理与人性的光辉。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曾经是美丽善良的姑娘而后是睿智刚强的妇妪的女子。她的名字:李清照,必流芳千古。想她的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悲苦的女子,并从中窥探到她那凄美词文背后深深的无奈与伤悲,由此联想到她的行动对真理的探寻和求知,以及在此路上的艰辛路程,感慨良多。尽管当时的她可能并不能真正懂得何为真理,何是人本主义。但那又如何,来吧,我已做好准备,迎接狂风暴雨,山呼海啸。
如此洒脱,如此决绝,如此不留任何余地。她在尊严上是如此的坚韧,如此倔强。但我们不能忽视是,美与真的定义也同样在她的身上得以表现,尽管那美丽过于凄清荒凉,过于使人悲伤难过。但如若细细品味,便能从中悟到隐藏在那凄美背后的人性的光辉。而这一点点小小的光辉,必将历经历史的风吹雨打而不息,在某个不知名的一天燃成烈焰,照亮历史原本漆黑的路,给未来指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