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诗秋词话秋天
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秋诗秋词文林林总总,意境形形色色。然而,还有一类咏秋的诗词,既奇妙又有情趣的那就是秋回文诗。清代女诗人吴绛雪仅用“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十个字,就巧构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秋回文诗,这诗形成奇特,字句凝练,倘能识破机关,就能读出一首七言绝句:“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仅十个字就幻化出一幅多么赏心悦目的江南秋景,而且倒过来读,也别有一番味道。南朝梁简文帝写过一首抒发情怀的秋回文诗:“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倒读这首诗,别有一番景象。清朝康熙年间文人张月槎写过一首《秋夜》回文诗,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边关 |